「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簡介

  • 2022-06-15
  • 宋曉玫

TIMSS的研究目的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簡稱為TIMSS)之主要目的為監測四、八年級學生數學和科學成就表現的長期趨勢,了解我國學生數學及科學學習成就與家庭背景、學習環境、教師教學等因素的關係,並進一步作國際比較分析。

TIMSS歷史和臺灣參與TIMSS歷史

  TIMSS為教育成就評鑑國際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簡稱為IEA)所主持的跨國調查,首次正式施測是在1995年。TIMSS前身係1964年施測的「第一次國際數學教育成就調查」(First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Study,簡稱 FIMS),以及在1970-1971年施測的「第一次國際科學教育成就調查」(First International Science Study,簡稱 FISS)。IEA 於1990年開始將數學與科學成就的調查合併,推動「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調查」(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亦簡稱TIMSS),並於1994-1995年實施,續於1999年舉辦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調查複測(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Repeat,簡稱TIMSS-R或TIMSS 1999)。鑒於世界各國對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反應熱烈,IEA 決定往後每四年辦理一次,為凸顯趨勢調查的特色,將調查更名為「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
  我國在1987年非正式參與 TIMSS 調查,於1992年申請加入IEA成為正式會員,後續正式參與TIMSS 1999,為我國首次正式參與大規模國際性學生學習成就調查,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受國科會委託辦理。自TIMSS 1999 起,包括正在執行中的TIMSS 2023,我國已連續參加七次調查,皆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負責執行。

TIMSS的調查對象和評量內容

  自TIMSS 1999 起,調查母群以年級為單位,開啟了八年級學生數學與科學成就的趨勢調查設計。從TIMSS 2003開始納入四年級學生,以四、八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TIMSS的數學和科學測驗皆包含兩個向度:內容和認知。四年級數學內容領域區分為數、測量與幾何、資料;八年級數學內容領域區分為數、代數、幾何、數據與機率。四年級科學內容領域區分為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八年級科學內容領域區分為生物、化學、物理、地球科學。認知領域皆區分為認識、應用與推理TIMSS 2019新增了PSI試題(Problem Solving and Inquiry,簡稱為PSIs),旨在評量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TIMSS的調查階段

  TIMSS每四年舉辦一次,主要可分為試測(Field Test)和實測(Main Survey)兩次調查。兩次調查之實施,除了樣本大小與測驗題本數量不同外,流程大致相同,都經歷抽樣、工具翻譯、調查資料蒐集、非選擇題閱卷、調查資料輸入與清整等階段。

TIMSS對臺灣教育的影響

  參加TIMSS益處良多,包括監測我國教育政策,並且提供教育決策者重要的關鍵指標。具體而言,經由結合國際間研究人力和比較各國的學生成就,我們可監測嚴謹地探知我國數學與科學教育之優、缺點,以及與數學與科學學習有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我國教師和研究者亦可了解國際上評量學生學習成就的趨勢與新的評量方法。
  歷屆TIMSS調查顯示,與他國相比,我國學生數學與科學成就整體而言優異而穩定。雖然如此,調查結果也顯示我國數學與科學教育仍然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為此,教育部實施了多項相應的改革方案,而這些政策需要追蹤評估。舉例而言,政府長期推動學習弱勢學生的各類輔助政策﹐而透過TIMSS的趨勢調查,便可了解弱勢學生的學習成就的成長趨勢
  若對TIMSS或是國際大型評量調查有興趣,可參閱以下網站連結:
   1. TIMSS與PIRLS 國際研究中心:https://timssandpirls.bc.edu/
   2. 教育成就評鑑國際協會(IEA):https://www.iea.nl/
   3.臺灣國際大型教育評比調查專案辦公室:https://cirn.moe.edu.tw/WebNews/index.aspx?sid=1199&mid=13848